欢迎上门实地考察!地铁1号罗宝线岗厦站B出口     注册 国旅简介 资质证明 付款账号 企业微信 收藏本站
  • 深圳国旅旅行社
当前位置:首页 >

显通寺

发布:2014-07-18浏览量:1296
景点详情

显通寺在五台山台怀镇北侧。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现占地面积约120亩,各种建筑400余座,规模浩大。周围山峦起伏,寺内殿阁巍峨,兼有苍松翠柏参插其间,佛教气息浓郁。在全寺中轴线上,寺前铜塔耸立,七重殿宇分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殿,各具特色,无一雷同,辉煌壮丽。尤其最为突出的是青铜铸造的铜殿,是在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万历皇帝母亲李太后之师妙峰和尚,集全国13省市布施,先后铸成三座铜殿,一置峨眉山,一置南京宝华山,一置五台山。三个铜殿均在湖北省荆州浇铸,运至现场组装,如今仅存五台山这一座了。铜殿方形,外观重檐两层,高约5米,四周隔扇上棂花图案和壶门花鸟装饰,形象生动,工艺绝佳。内壁四面铸满小佛万尊,中央台上端坐一尊大佛,故称“万佛如来”,殿前原有同期铸造铜塔五座,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布置,象征五座台顶,可惜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本侵略者盗走了三座,现仅存东西两座。塔有13层,高8米,塔身满铸佛像图案,底座正方形,四角各铸一尊力士,手托,肩扛或头顶塔身。两塔下西南角有大如拇指的小铜庙,内坐小指大的土地像。

显通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醉大的一座寺庙。全寺占地面积四万三千七百平方米,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问,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殿堂、厢房布局严整,中轴线分明,配殿左右对称。布列于中轴线上的主要殿宇七座,从南到北,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藏经楼。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 

  显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观音殿,又名南殿。殿内,中间供着观音菩萨像,左右供着文殊和普贤菩萨像,所以又称三大主殿。殿内两侧放满了经架,架上置有各种经书,所以又称藏经殿。过去,救助水陆众生的大法会——水陆道场也设在这里,所以又叫水陆殿。大文殊殿,是显通令的第二重大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各寺庙均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自然显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显通寺的大文殊殿内,供着七尊文殊菩萨像:正中的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从左至右,依次为西台狮子文殊,南台智慧文殊,中台孺者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东台聪明文殊;大智文殊后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护法神韦驮像,两侧有十八罗汉像。大雄宝殿是显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内供着三世佛像:中为释迦牟尼佛,西为阿弥陀佛,东为药师佛;两旁有十八罗汉像;背后有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像。

显通寺

  长期以来,在五台山寺庙群中显通寺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除了它历史悠久、香火旺盛外,寺内珍藏着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在挂着“大显通寺”匾额的山门外两侧,各有一座石碑,石碑上摹仿龙形和虎形,分别写着“龙”、“虎”两个大字。寺庙中用龙虎把守大门,甚为奇特。而这两座石碑又是唐代的遗物,弥足珍贵。在大文殊殿前有两座碑亭,亭内的石碑也比较特殊,一座是无字碑,一座是有字碑,有字碑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御笔。藏经楼内,收藏的各种文物那就更多了。在这里,有北魏时期铜铸的旃檀佛像,有北宋开宝年间刊刻的雷峰塔藏经,有明代人绘制在菩提树叶上的十八罗汉像,有杨五郎使用过的兵器——八十一斤重的铁棍……然而,在显通寺内最珍贵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却是千钵文殊铜像、铜殿和铜塔、无量殿、华严经字塔和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铜钟。

    寺坐北向南,面积8万平方米,中轴线殿宇7座,自前至后有观音殿、菩萨殿、大佛殿、无量殿、文殊殿、铜殿、藏经殿。配属建有铜塔、配殿、厢房、大钟楼、僧舍、厩库、禅堂、方丈院、粮仓等,现存建筑 400余间,均属明清重建。

  大佛殿即大雄宝殿,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重建,面宽九间,进深五间八椽,重檐九脊顶,凸字形平面,四周环廊。殿前檐廊下额枋、雀替雕龙。殿内供“三世佛”、十八罗汉等,背面为“三大士”像。

显通寺

  无量殿为纯砖结构,明万历三十四年至四十年(1606~1612)建,崇祯九年(1636)补修。面宽七间28.2米,进深16米,高20.3米,重檐歇山顶。内部结构券拱与叠涩砌筑,藻井形似花盖。殿顶铺设筒坂布瓦,外檐砖刻斗栱铜殿为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铸造,三间方形,重檐九脊顶。殿内四壁铸佛像万尊,故又名万佛殿。殿身比例和谐,制作工精,柱额、斗栱、梁架、屋顶及吻兽脊饰等完好无损。四周隔扇棂花图案和裙板上花鸟人物,工艺尤佳。 

  铜塔位于铜殿前两隅。原为五座,形制略同,象征着五个台顶,人们至此,犹如朝拜五台。现仅存两座,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造,完好无损。塔为八角形,十三级,高约 7米。须弥束腰基座,覆钵形塔身,上置密檐瓦珑,塔刹上露盘两层,宝珠设于极顶。塔内及周身雕佛、菩萨、力士、弟子、诸天、罗汉等像。覆钵四周雕密檐塔9座,分七级和九级两种。

  大钟楼在寺东南隅,明天启四年(1624))建,面宽进深各三间,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周置回廊,下层砖砌券洞,刻有“震悟大千”横匾一方。上层柱额承托梁架及楼顶,装隔扇6抹,钩栏围护。楼内大铁钟为天启间铸造,重及万斤,是五台山巨钟之一。   

温馨提示以上图文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您出行的依据!酒店、景点、门票价格等实际情况可能已有所变更!
上一篇:塔院寺 下一篇:黛螺顶


专业旅游顾问
— 为您量身定制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