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上门实地考察!地铁1号罗宝线岗厦站B出口     注册 国旅简介 资质证明 付款账号 企业微信 收藏本站
  • 深圳国旅旅行社
当前位置:首页 >

县衙

发布:2014-07-25浏览量:1628
景点详情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平遥县衙作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醉大的县衙。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从建筑布局,还是职能设置,都堪称皇宫缩影,2004年5月19日,第十一世班禅莅临县衙考察时欣然提词:平遥县衙 古衙之最。

县衙

在平遥古城的古县衙大堂前,游客每天都会看到这样的表演,一位“县令”操着抑扬顿挫的北方音腔升堂断案,“和谐社会”、“双规”等现代热词不时“穿越”到表演现场,引得围观群众哄然大笑。那干练睿智的断案技巧、抽丝剥茧式的缜密推理,令人为之击节叹服。尽管这样的情景时常变换,但清政为民、惩恶扬善却是每场表演不变的主题。县太爷升堂表演已成为当地弘扬廉政文化、开展廉政教育的有效形式。

县衙

“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平遥县衙作为中国内地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同样称奇的是,据考证,清代在晋商昌达兴盛的百余年间没有出现过一任贪官,当地繁盛的商业文明孕育了特有的官场文化。迈入这座沧桑古衙,从大堂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到二堂匾额“天理国法人情”,再到粮厅联“万事莫苛求只要大家共守此法;一心惟清白期与斯民相见以天”,随处可见的楹联匾额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当时执政者对官吏的道德操守要求和为官者的自勉,蕴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贯穿着清官情结。作为古代基层政权的活标本,县衙中的一些建筑饰物上的廉政典故,譬如“公生明、廉生威”官箴,“异地任职”回避制度,“申明亭”、“瘅彰厅”调解民讼和教化民风的功能,清代雍正时期的“养廉银”制度等无不折射出一个时期廉政文化的特有魅力,极具积极的镜鉴价值。在任期间以“五不”(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著称的朱镕基总理2002年4月驻足古县衙“破例”题词,对平遥县衙所蕴含厚重的廉政文化大加褒奖。

县衙

立足县衙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的现状,平遥县2009年将其辟为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和廉政古文化传播基地,组织整理编写了解说词和《解读平遥古县衙的廉政文化》宣传手册,锤炼提升了升堂表演节目廉政文化品位;在全县导游中举办了解说员评比活动,使每名导游都熟知县衙廉政文化,宣讲县衙廉政文化,让每位游客在驻足领略古县衙浓厚的吏治文化的同时,感受一次廉政古文化之旅。基地建成以来,除新提拔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到县衙接受一次生动的廉政教育外,还组织近千名公职人员利用“七一”等节假日到县衙参加廉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身临其境听取解说员讲廉,亲民堂前进行集体宣廉,事后撰写心得体会表廉等,有效培养了机关干部爱岗敬业,勤政廉政的品行操守,有力推动了廉政平遥建设。


温馨提示以上图文资讯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您出行的依据!酒店、景点、门票价格等实际情况可能已有所变更!
上一篇:日升昌票号 下一篇:大寨村


专业旅游顾问
— 为您量身定制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