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峒保安宫
大龙峒,旧称大浪泵,源于平埔族凯达格兰族“大浪泵”社的闽南语译音。史载18世纪前,大浪泵社全境皆为平埔族人所居,并无汉人。直至1709年泉州人戴伯歧、陈逢春、赖永和、陈天章合股立“陈赖章”(取三人之姓氏)垦号,向中国台湾府诸罗县申请开垦大佳腊(艋舺)地方后,才陆续有汉人进驻大浪泵。不过由1764年间平埔族业主玛老仍据多数土地之史载,当时大浪泵汉人人数并不多。
汉人大幅度开发大浪泵始于19世纪初。1802年,中国泉州同安人王元记、王智记、陈兰记、陈升记、高明德、郑西源等六户,在此开设44间瓦店,因而形成俗称四十四崁的街道,该街道取其原“大浪泵”地名闽语谐音于隘门街坊,题曰“大隆同”。之后,大龙峒之地名亦为大隆同或大浪泵之转译。
大龙峒保安宫主要祭祀的保生大帝,为中国闽南地区所信奉的医神,俗称“大道公”、“吴真人”或“花桥公”。据文献记载,保生大帝为北宋闽南人士,本名吴夲(音韬),医名颇盛。逝世后乡人私谥为“医灵真人”,供奉为地方神祇,于白礁建庙奉祀。1150年宋高宗颁诏赐名为“慈济宫”。
1742年,移居大浪泵汉人因普生瘴疠,特由福建泉州同安白礁乡慈济宫乞灵分火来中国台湾。而该神祇正是慈济宫所祭祀的保生大帝,其目的,是希望该医神望能压制当地所生瘴疠。之后,取名为保安宫的这座小庙于大浪泵该地落成,并迅速成为当地同安人的信仰中心。其后经过两次小幅度整修后,于18世纪末,仍为一小型木造庙宇。
1804年,四十四崁所在商人集资扩建该街道东侧的该保生大帝庙,拟将其木造小庙扩建成三殿三进,左右各五开间的大庙宇。经过多年施工后,于1830年完工。
完工后的这座大庙正式被命名为保安宫,庙名意思有着“保佑同安”的涵义,除此之外,该庙也俗称大浪泵大道公庙或大浪泵宫。庙中除了主祀保生大帝,还副祀。
正殿:保生大帝与三十六官将
东边:天上圣母、福德正神
西边:注生娘娘、左右共十二位婆姐
西后方:太岁星君、田都元帅
后殿(左而右):保生大帝.玄天上帝.至圣先师.神农大帝.关圣帝君.开山先祖
楼三楼释迦牟尼
大楼四楼:
斗姥元君(下方)东斗星君、西斗星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中斗星君
东华帝君
玉皇上帝(下方)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
王母娘娘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下方)雷神、风神、太阳星君、太阴星君
(1835年后)等,与中国台湾许多庙宇相同,都是揉合儒(鸾堂信仰)、释(佛)的道教庙宇。
2、海关,所有国际性的违禁品皆列为严禁品之列,新鲜蔬果、腌渍之鱼、肉类禁止带入。
3、货币、消费,货币单位是新台币,种类有:2000、1000、500、200、100元五种纸币;50、20、10、5、1元五种硬币。人民币、港币及美元在市面上无法通用,仅能兑换新台币使用(人民币尚无法兑换)。如须兑换新台币可在机场内银行柜台、市区银行或住宿饭店柜台兑换。兑换时,会给予兑换收据,离境时只要出示兑换收据,便可兑换没用完的新台币。
4、入境旅客携入货币规定,新台币:入境旅客携带入境,以新台币六万元为限。美金:入境旅客携带外币入境不予限制,但超过等值美金一万元者,应于入境时向海关申报;入境时未经申报,其超过部分应予没入。人民币:入境旅客携带人民币逾二万元者,应于入境时自动向海关申报;超过部分,自行封存于海关,出境时准予携出。
5、国际电话,公用电话或酒店电话均可直拨002接国际台。若想要相关数据,可打电话到电信局查询,电话是:02-23212535。打回大陆请拨拨002+86+城市码(如北京为10)+对方电话号码,若仍有任何疑问可以拨免付费电话:0800-080-100。
6、税及小费,中国台湾的货品税通常已包含在定价当中,不须另外再加。购物后,商家多会给予统一发票,以为凭证,在中国台湾并没有给小费的习惯。
7、电压,中国台湾电压为110伏特,周波60,交流电,插座为扁头二脚式,部份旅馆有220伏特设备,惟旅客应自备转换插头及转压器备用。
8、餐饮,团体均在指定之餐厅内用餐,大部份餐厅均禁止吸烟;早餐则在住宿酒店内用餐,如果是自助式,恳请适量取用,切勿浪费;用餐如需饮料如啤酒、汽水等,使用由餐厅提供的,请自行付费;自备酒水类,餐厅、酒店可能会收取开瓶费或服务费。
9、观光团体,依中国台湾有关规定,所有观光游客均不得私自脱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