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山西师家沟的辉煌前世
山西师家沟由于建筑的奇特、典雅和繁华,在清朝就享有“天下diyi村”的美誉,又由于地处偏僻山乡,在数百年的动荡与战乱中得以幸存。它的总体布局充分利用了黄土高原的山坡沟地形态,顺势构思,设计巧妙,气势雄峻,在已知的北方与山西民居中,是稀世的经典版本。
到师家沟后,diyi眼就是座石牌坊。记载了师家的荣耀。经历了文革的洗礼,还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到了师家沟已是中午,这里正准备开发,在村前新修了一个公交车站,旁边一户人家正盖一栋两层楼,据说是配合将来的旅游做宾馆用。当时就打算在师家沟住一晚,所以一点都不急着看民居。中午在公交车站凉蓬下歇了一个小时,与一位村里的大爷聊天,大爷姓师,是师家的后人,对祖上典故如数家珍,当然,这本来就是他的家珍。
师家沟的辉煌前世
师家沟位于汾西县城5公里处,师家沟的清代窑洞民居群兴于乾隆32年,相传是由师家四兄弟做官发达后始建,两百多年间,历经几代精心修筑扩张,形成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集群型、家族式的综合体。它的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北方与山西的民居特色。这是一处可与名扬三晋的王家、乔家大院相媲美的晋商民俗建筑群。地势北高南低,三面环山,南边临沟,避风向阳。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群与山势自然衔接,交融一体,层楼叠院,错落有致,鳞次栉比。
师家沟的形成及师家大院的闻名与师氏家族的兴衰密不可分。庞大的师氏家族系历经明清两代,发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其家族繁衍与发展经历了从兴到衰的过程。从始祖师文炳定居师家沟开始,经近百年的艰苦创业到第三代师法泽才逐渐发展壮大。当时正值乾隆盛世,封建商业经济迅猛发展,师代家族耕读传家,农商合一,兼营钱庄、当铺,放高利贷,滚动发展,资金不断积聚壮大,逐步跻身于晋商行列,并占有一席之地。
师氏家族在发迹的同进,也与其他晋商一样,用赚来的钱广置田产、扩充家业、起房盖屋,尽显阔绰。他们不惜血本,历经二百余年,建起了占地广阔的豪宅大院,以显富贵。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封建观念和乡风民俗的束缚,建筑布局上具有典型的封建等级观念,装饰艺术饱浸丰富的乡风民俗。建筑有主有次,有藏有露,既能满足主人对外接触交住的要求,又能满足一定的隐匿性、私秘性的要求,体现了尊卑分等、贵贱分野、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男女归位的宗法礼教。
与乔家、王家等大院相比,师家沟清代民居醉大的特色在于他是一组窑洞式的建筑群。依山就势,远远望去,还以为是一组木结构建筑群。
沧桑今生
如今师家沟已被一家画院承包,村民已无权再对古建筑有何改建,而这家画院目前也暂无人来管理,于是,任由师家沟破败下去。整个师家沟古建筑群,目前大约还有四五户有人居住。有人住的都还好,没人的房子就基本废弃坍塌了,任由杂草丛生,十分可惜。
师家沟洋溢着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可以说是一部山地建筑的经典,是耕读文明的窑居典范。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空间处理、地形利用、窑洞民居、建筑装饰、雕刻书法等风格正是许多晋商豪宅大院所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