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太行云端之巅,听高水流水
过去我常常以为川西高原青藏高原才有跌宕起伏的山川之美,没想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太行山高耸入云,美景奇观让人大跌眼镜。早就听说游太行,不可不到王莽岭。王莽岭就是太行山精华浓缩的一朵奇葩,像一尊华丽的王冠端放在太行云端之巅,听高水流水,乘缥缈虚无,可高台论剑,可俯瞰人间。
清晨,天有些阴。景区张主任说最近连续降雨,沟底的瀑布已经很有些气势。从县城东行逐渐进入南太行深处,公路蜿蜒而上。沿途村落和农田越来越少。封山育林的山区植被在逐渐恢复。这里位于陵川县城以东100公里,是晋豫交界处。王莽岭景区总面积上百平方公里,现在开放的是精华部分。据说有户外探险爱好者从河南上山,一路徒步走到山顶,需要至少1天时间。
王莽岭所在的南太行山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断层地质带上形成的地质奇观。有北方山脉的雄浑,又有南方山区的清秀一面。在地质学界,这里是嶂石岩地貌的典型地区。王莽岭所在的山区北面深入壶关等地,东和南延伸到河南境内,著名的云台山就是另外一个著名景观。王莽岭一带山峰最高1665米。由于断层的阶梯状态,从山顶到山谷有多个递进式断崖,每个断崖之间是或宽或窄的过渡区,往往这里植被茂密,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走廊。我们沿徒步线路继续前行,走过一段山腰部位,然后再次翻上山脊。人工道路最窄处只能2人错身,一边是石壁,一边是悬崖。在很多险峻地段的栏杆上写着"严禁跨越栏杆"的字牌。当时我看了感觉这样写没有实际意义,如果跨出栏杆就是死路一条,一般人不会这样做。后来才知道王莽岭景区曾发生过女大学生失落悬崖的案例。从那以后,景区在所有危险位置上都建立了警示牌。原来这牌子是用生命换来的。这也再次提醒人们,外出探险不要冒险,适可而止,旅行才能顺利。
景区里设置了一些景点解释牌。如龙脉龛、刘秀跳、隐仙崖等。为了应和王莽追刘秀的传说,其实大可不必。王莽岭景区完全可以在地质学上大作文章。《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1年5月号的专题太行山,重点就在地质构造上,多处提到王莽岭景区,这样的免费宣传很给力。
山脊上出现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上面还有很多窟窿。专家考察,这些石头是石灰岩层,有几亿年的历史,常年自然侵蚀成了这样的百变摸样。有一处看上去酷似一峰匍匐在地的骆驼。还有些地方出现了层叠的页岩,景区给命名为石库天书,这些都是地理学上的重要标志。南太行山的雄伟绝险,重要原因是山顶的石灰岩和下面的嶂石岩被侵蚀以后的结果。经过一段山顶上的缓坡松林,到了徒步线路的终点,这里也是索道的终点。山顶是个超大平台,新建了餐厅和宾馆。这里是群山环绕的中心,附近山峰好像都矮了半截,层层叠叠的山看不到边,好像万马奔腾的军阵,气势宏大。山顶是溶岩地貌区域,刚才看到的各类奇怪的石头都是这类地质条件下造就的。
下午,山间谷地里依然云雾缭绕。王莽岭的云是一大胜景。云雾醉大时,周围的山峰好似海上仙山一般。有的宣传语中称这里是太行至尊。如果说张家界黄狮寨的万峰云海,是带有南方秀丽的雄奇,王莽岭上则完全是北国豪情。山顶海拔比较高,地上到处是一种长杆、顶端生长着圆茸球的植物。它是王莽岭植物群落里的优势种。
为保证安全,王莽龄内部交通都由景区负责,外部车辆严禁上山。从山顶排队等候去著名的挂壁公路的人很多。经过不断改进,挂壁公路的条件比最初好了许多,车子开过还形成很大的气流,风声在四周回响,好似车子在一条长长的时光隧道中穿行。到了坡底,挂壁公路的终点是以前与世隔绝的锡崖沟村。出村继续南行是锡崖沟最南端、山西和河南交界处。王莽龄景区南大门外的空地上,停着几辆对面河南辉县回龙景区的班车。也就是说,客人可以不回山西,继续去河南旅行。回头看,刚才一览众山小的王莽岭山顶就在自己头上,三面山体的红色岩石边缘是笔直的断崖,下切几百米直到谷底,那里有一条水流从山根处的裂缝直泻而下,应该就来自沟里的瀑布。这处宏大的景观是红岩大峡谷,被选为2011年5月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图片。
河南一侧,也有同样的红色岩石断崖,一条水流直接从最高处倾泻而下,直落几百米砸向悬崖底部。底部的水雾中有些小黑点在移动,透过镜头,我惊奇的发现,那是一位羊倌和他的黑羊群在赶路途径这里。王莽岭一带尽管险峻无比,依然养育了一方辛勤劳作的人民。